一、培养目标
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,坚持德、智、体、美、劳全面发展,以培养具有扎实的中医学基础理论和创新的科学研究能力,德才兼备的中医学学科领域高水平专门人才为目的。具体要求是:
1.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立场、观点和方法,以马克思列宁主义、毛泽东思想、邓小平理论、“三个代表”重要思想、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坚持四项基本原则,热爱祖国,遵纪守法,品德高尚,身心健康,学风严谨,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奉献精神,积极为中医药科学不懈探索、求实创新。
2.热爱中医药事业,系统掌握中医学专业的基础理论、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,熟悉所从事研究方向的学术前沿动态和发展趋向,了解本区域民族医药理论基本知识。
3.具有创新性思维和宽广的研究视野,能独立承担本专业领域理论研究和技术创新,能在本学科的科学研究中做出创造性成果。
4.具备中医药思维、能力和素质,能够独立从事中医民族医研究与开发、中医民族医人才教育、管理等方面工作的能力。
5.至少掌握一门外语,鼓励学习第二外语,能够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文献资料,使用外语进行学术论文写作并进行学术交流。
6.遵守学术道德,恪守学术规范;具有良好的科学与学术道德,自觉抵制学术不端行为。
二、培养方向
1.中医基础理论
2.中医诊断学
3.中医临床基础
4.中医医史文献
5.中医临床药学
6.方剂学
7.中医内科学
8.中医外科学
9.中医骨伤科学
10.中医妇科学
11.中医儿科学
12.中医五官科学
13.针灸推拿学
14.民族医学
三、学制和学习年限
全日制博士生学制3年,最长学习年限(含休学、保留学籍)6年。
四、培养方式
中医学一级学科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全过程,采用研究生院、各学院和导师共同负责的三级管理制度。具体培养过程中,坚持实行导师具体指导与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培养方式。在培养过程中,合理安排课程学习、临床实践、科学研究、学术交流等培养环节,着重培养其优良作风、探索精神、独立研究和创新能力。
1.政治思想教育
通过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堂学习、讨论、读原著、学原文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,并能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指导学习和科学研究。把思想品德日常教育与时事政治、形势教育相结合,运用课堂教学、社会实践、导师言传身教等多种教育形式,提高研究生的政治思想水平和道德素养。
2.课程教育
课程学习应在第1学期完成。公共课由研究生院统一安排,专业基础课、专业课和选修课由各学院自行安排。课程教学采取课堂教学、自学、学术讲座、专题研讨、专项实践等多种形式。
3.临床实践能力培养
实行导师负责制,研究生根据导师的临诊时间安排学习。研究生应注重中医临床知识的积累,从中发现临床研究的新问题,启发研究思路,使研究成果更好地服务于中医理论与技术创新,服务于民众健康。
4.科研能力培养
实行导师负责制。导师可组建指导小组,由导师和指导小组制定研究生的培养计划,全面指导其科学研究、专业实践和学位论文等工作。研究生在读期间应结合导师研究方向,坚持严谨的科学作风,熟练运用先进的科研方法和技术手段,具备独立从事本学科领域创造性研究工作的能力。